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大健康产业

《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(2021)》修订完成 “防控儿童肥胖,关口一定要前移”

2021-05-25 11:48:50

本报记者  罗晨

  为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,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,近日,在《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(2021)》修订完成的背景下,以全民营养周和“5·20”中国学生营养日为契机,国家卫健委举办在线访谈,邀请相关专家从卫生行业标准、个人饮食习惯、环境影响等方面解读儿童肥胖防控的重点问题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刘爱玲参与访谈。

儿童肥胖防控是当务之急

  赵文华介绍:“去年年底,国家卫健委发布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0年)》。报告显示,我国6—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、肥胖率加起来将近20%,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、肥胖率达10%;与2015年发布的报告相比,超重与肥胖率整体上升,充分说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形势越来越严峻。”

  刘爱玲表示,肥胖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,对骨骼、肌肉等器官和系统造成危害;影响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,造成青春期发育提前;影响大脑和智力发育,且肥胖的程度越重,对认知和智力的影响越大;同时影响心理健康,造成儿童内心压抑、情绪不稳定等。更严重的是,肥胖还可能给孩子成年后的健康造成危害。此外,肥胖对孩子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,会使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重,限制孩子的潜能发展,导致成年后劳动生产率下降,不利于家庭及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、社会的长久发展。“所以说,不管对于儿童个体还是家庭、社会,开展儿童肥胖防控都是当务之急。”刘爱玲说。

三大因素“全方位”影响肥胖控制

  刘爱玲介绍,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方面:遗传因素、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。

  刘爱玲指出,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大约会占40%—70%的比例,但是,由于基因在短时间内很难发生较大的变化,所以近几十年来,儿童超重肥胖快速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膳食摄入、身体活动及生活方式等。就个体因素而言,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、经常吃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、脂肪供能过高等,都会增加能量摄入,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。此外,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,比如孩子经常不吃早饭或者早饭的种类比较少、营养质量比较差,经常吃一些高油、高糖零食,常喝含糖饮料,经常在外就餐或者常点外卖,暴饮暴食等,也会增加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。

  相对于能量摄入过多,刘爱玲指出,儿童的能量消耗呈现下降或减少的趋势,“孩子平常身体活动少,看电视、玩手机坐着不动的静态时间增加,这就导致其能量消耗较少,也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。”此外,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比如睡得太多或太少等,也会增加肥胖发生的风险。

  刘爱玲表示,同时也要关注导致肥胖的环境,大致可以分为食物环境和身体活动环境。食物环境又可以分为家庭食物环境、学校食物环境和社区食物环境。家庭食物环境是指家长为孩子准备的食品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,是不是经常和家人一起吃饭,就餐的氛围是不是比较轻松等。学校环境包括学校给孩子提供的供餐情况,学校里小卖部的食品供应情况,提供的高油高糖高盐食品比较多还是更健康的食物较多等,还包括学校是否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情况等。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的食品商店、快餐店、饭店、小超市售卖的种类和分布地点距离孩子的远近。身体活动环境指社区里的活动场所,比如街道、公园、学校是不是有孩子的游乐场、运动场,这些场所是不是能够很方便地进行活动等。还有就是社会文化因素。一些家长往往鼓励孩子多吃,这也是造成我国儿童特别是男孩子中的肥胖者较多的原因。

创造“支持性环境”将“关口前移”

  赵文华介绍,近年来,我国在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。

  政策与策略方面,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将人群肥胖的防控纳入了国家总体防控策略;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—2025年)》《国民营养计划(2017—2030年)》提出,到2020年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,到2030年,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。去年,国家卫健委、教育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了《儿童肥胖防控行动方案》。这一方案按照高、中、低流行水平的地区,确定了2025—2030年的目标,明确了家庭、学校、卫生部门、政府等四方责任。

  措施与行动方面,相关机构一直不间断开展监测,积累了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、城乡差别、地区差别、上升速度等方面的具体数据。除了监测以外给予适当的干预也十分重要。在过去五六年间,国家卫健委在全国8个省市的10个地方开展了以防控儿童超重肥胖为核心的“营养校园”行动,形成了很多适合不同地区的干预模式和一些可推广的技术。此外,每年开展的全民营养周、“5·20”中国学生营养日等,不断引导各个层面人群提高对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视,为我国建设”健康中国“发挥了积极作用,奠定了基础。

  那么,防控儿童青少年肥胖,各方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呢?专家介绍,未来的重点是打造“支持性环境”并将控制肥胖的“关口前移”。

  马冠生介绍,继2008年出版《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》后,《儿童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(2021)》在国家卫健委的组织下已经修订完成。新指南覆盖人群范围更广,2008年出版的指南只把重点放在学龄儿童,新指南则涵盖了18岁以下所有年龄段的儿童,整个年龄覆盖范围更大,制定程序更加规范、科学,新指南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指南修订的科学程序进行,涵盖更多方位的专家,内容也更加丰富。

  “整体来说,新指南专门强调了儿童肥胖的防控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,包括家庭环境、学校环境、社区环境等,以及具体的推荐建议。”马冠生解释说,“新指南的编写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,在创造支持性环境当中,至少要从家庭、学校、社区、社会这几个方面共同努力,才有可能遏制儿童超重肥胖的不断增长。”

  “父母是儿童肥胖防控的第一责任人,”赵文华说,父母的潜移默化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。而学校的供餐、课间运动、体育课、定期体检以及家校沟通等,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,“学校和家庭是儿童肥胖防控最直接的两个主战场。”

  刘爱玲则表示,“防控儿童肥胖关口一定要前移。”建议家庭从女性孕期开始,就从维持适宜体重,控制高能量密度食物、每天保证适量运动、尽早开始母乳喂养、科学合理添加辅食等方面开始,积极助力儿童肥胖防控。

 

链接

专家教你如何远离肥胖

马冠生:饮食做到“六注意”

  规律进餐 对于孩子来说就是“三餐两点”,即三个正餐、两个点心。要吃好早餐,早餐是一天中第一顿饭,一定要吃,并且要吃好。一日三餐也要注意量,如早餐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全天能量的25%—30%,午餐是30%—40%,晚餐大致也是这样的比例。还要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,一天最好能摄入包括谷类食物、动物性食物、蔬菜水果等在内的12种不同种类的食物。

  在家吃饭,少在外就餐  家庭饮食相对更为健康。有些家长把吃西式快餐当作奖励孩子的一种手段,这是不可取的,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行为。

  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  让孩子专注吃饭,不要边吃饭边看手机、电视。

  注意食物多样,每份食物的量要少一些  在烹调食物时要选用能量密度相对低的食物,采用的烹调方式要多用蒸、煮、炖的方式,少用油炸、煎的方式。

  保证孩子对谷类食物的摄入,特别是全谷物  全谷物保留了膳食纤维和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素,有利于孩子健康生长。

  适当、适量地让孩子吃零食  零食提供的能量最好不要超过全天总能量的10%,挑选零食时要选择不同的种类、品种;最好在两餐之间吃,而不是接近正餐时吃;可选择奶制品、水果、坚果等作为零食;减少和限制含糖饮料的消费。

赵文华:吃动平衡是关键

  久坐不动是引发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。按年龄来说,对于3—5岁的孩子,每天至少要进行3个小时户外活动;6—17岁的儿童青少年,要让孩子坚持上好学校的体育课,每天至少要有1个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。

  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,应该减少静态行为,比如坐着、靠着、躺着,看电视、玩Pad、玩手机、躺着看书等;要培养孩子至少一种以上喜欢的、每天都想做的运动项目,且终生坚持。

刘爱玲:维持适宜的孕期体重增长

  如果孕前备孕的妈妈体重比较低,孕期体重增加就要多一点,基本上在11公斤—16公斤;如果孕前体重比较正常,孕期总的增重在8公斤—14公斤;如果孕前已经超重,孕期体重增加就要少一点,大约在7公斤—11公斤。为了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,孕妈妈在孕期中要保持平衡膳食、食物多样,多吃蔬菜类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。同时,建议孕妈妈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,比如快步走。


京ICP备12005009号-7 邮箱:zgspbbd@163.com 联系电话:010-63451530 0531-83171315
中国食品报社主办 地址: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邮编:100073
Copyright©cnfoodcol.org All Rights Reserved